
这两年,在微信的朋友圈里,都快被各类仿微信广告刷屏了,很多圈内人开始有了微信营销是否会步微博后尘的而争论。我们先从新浪微博来做一下分析。
微博——它短小精悍的产品特性非常适合在移动端传播,可以说它在教育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具有巨大意义。如果说没有微博,也许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还要延后一两年。而这也恰恰是新浪的致命软肋,因为微博太过于成功,以至于让新浪太迷信于微博,倾其全部资源投入到了微博上,最后,因缺少运营社交产品的基因和战略眼光,没有合理的区隔开熟人社交及陌生人社交的关系链条,因此,当微信这一款主打熟人社交的产品一问市,微博竟毫无还手之力,微信就轻轻松松就从微博手中抢过移动互联网的大旗,扬长而去。
微博今天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具体原因有很多,如:
第一:新浪的媒体基因致使微博从一开始就自我贴上了媒体属性,产品一直曲高和寡,走的是精英大v路线,当大v因为政策环境受到打压销匿时,底层围观用户也做鸟兽散。
第二:是产品定位出错,基于陌生人的社交造成了用户间的关系链脆弱,没有形成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生态,用户逃离平台的成本低,这就给微信提供了迁移用户的机会。
第三:微博忽视了广大底层用户的体验,产品更新迭代慢也是一大病因,在微信发展中早期微博仍然有多次调整及升级产品定位及形态的机会,但都被微博一 一错过了,实在有点惋惜。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微信的生态圈:
消费者负责在朋友圈发布内容,媒体则负责制造内容,商户负责为内容买单,再加上平台四位一体的关系链,当整个生态圈慢慢建立后,我们就发现微信实际上已经取代微博,成为用户在移动互联获取信息的主要路径。
在这个生态圈上,我们发现每一方都获得了足够的利益,微信朋友圈广告只是这种利益链条的延伸,普通消费者过渡了自己的少量利益给商户和平台,并没有特别大的损失。所以理论上来说,除非有一款更能取代微信的熟人社交产品横空出世,否则微信营销朋友圈广告推出后,短期内衰落的可能性非常低,且社交一直是腾讯与生俱来的基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